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 “病中吟” 远离“阶级斗争”谈诗论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养病的那些日子里,胡乔木遵毛泽东之嘱,除了“专事游山玩水”之外,还“专看闲书,不看正书”。

他原本写过诗,也就喜欢看诗。他对196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所载郭小川的长诗《厦门风姿》发生兴趣。

1962年9月6日,胡乔木致函陈毅、康生、谈起了诗歌创作——

陈总、康老:

介绍你俩看一首诗——《厦门风姿》,这首诗除感情热烈、文采富丽外,特别可注意的是一百六十行通体都用对仗(隔句对和当句对,略似骈赋)调平仄,每句押韵(北方流行的所谓十三辙的宽韵),章法严谨(每四行一节,每一大段一韵到底),虽然篇幅略感冗长,不无小庇,但用白话写新式的律诗,究为诗史上的创举,也是主席号召的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中国诗的一个认真的努力。这首诗发表已两个月了,我也是由于报刊的推荐和电台的朗诵才找出来看的。因为您俩都关心这方面的情况,不揣冒昧,特以奉上,并请对所见不当之处予以指正。

敬礼

胡乔木

1962年9月6日

收到胡乔木的信之后,“元帅诗人”陈毅作了如下批语——

康生:

乔木同志送来郭小川长诗,请阅。我觉得郭小川在新诗人中是有前途的。乔木同志意见甚对,的确太冗长,不耐看。如何,请提意见。

陈毅

9月8日

翌日,康生作了如下批语——

已阅,甚好,确是创举。“无韵律不成诗”,这是历来的看法,读此诗,心中甚喜,唯词句尚欠精练,不知对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