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篇 盟军友谊 印缅战地纪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李祚达(中国驻印军炮四团)

我姓李,名祚达,原籍浙江奉化,出生于1920年7月1日,黄埔军校第16期炮科毕业生,1942年当兵,同年参加中国驻印军。

我是最早飞越“驼峰”航线远征印缅抗日战场的老兵之一。我今天都叫自己是“驼峰战士”、印缅老兵。印缅战场上的事情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那些事直到今天回想起来都好像发生在昨天。

飞越“驼峰”航线

1942年,我以炮兵中尉观测员的身份带领22师39名新兵出征,飞往印度汀江。

我们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该机场是美国志愿航空队(又称陈纳德飞虎队)的空军基地,也是中国驻印军空运基地。机场上野马式战斗机三五成群,那是日本空军零式战机的克星,它的明显标志是机头到机腹下画着血盆大口的鲨鱼。机场上还有C46军用运输机,大部分驻印军就是乘坐这种运输机飞越“驼峰”航线到印度汀江机场的。

C46运输机没有雷达、导航、制氧、自卫武器等设备,飞行高度不得超过7000米,航线务必在7000米以下的雪山冰峰之间穿插。那是一条充满死亡气息的航线。

1942年11月4日午后,我们登上飞机,被告知机在人在、机毁人亡,遇敌机务必保持谨慎。随后每人发了西南联大学生会赠送的慰问品一袋,牛皮纸呕吐袋一只,机上43人没有一顶保险伞。飞机在雪山冰峰间穿插飞行,一山又一山,一峰又一 峰。进入喜马拉雅山区后,空气稀薄,呼吸渐感困难,这还受得住。最让人提心吊胆的是飞机出入云层的剧烈颠簸,骤然上下落差竟达10余米。飞机在冰天雪地里飞行,山颠白雪皑皑,银光闪闪,机翼上冰霜层层,自然也有一番独特的景色。飞过冰峰雪山之后,绿色的树的海洋出现了,这时,飞机的轰鸣声音渐弱了,我们的呼吸也顺畅起来。接着,我们看见了红墙绿瓦的建筑,飞机迅速在一座茶园着陆。我们欢呼雀跃,可是彼此却听不见任何声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