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生于60年代--读虹影《饥饿的女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南方周末李洁非

60年代出生者成为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化艺术的先锋派的主体,绝非偶然。

我的一篇随笔曾经用过这题目,现在读罢虹影女士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想写点什么的时候,情不自禁又用了它。

60年代,无论于中国于全世界,大抵都是20世纪的一个有着永不磨灭的特殊印记的时代。此前不久,我刚刚购买并阅读了王逢振先生所主编的“先锋译丛”之一的《60年代》。那是一本西方学者回忆和探讨他们社会的60年代的书。从中可以接触到“新左派”、“摇滚”、“性解放”、“垮掉的一代”、“民权运动”、“反战”、“吸毒”等等一类字眼。如今,西方知识分子谈起由这些东西组成的60年代时,似乎也是一副恍若隔世的口吻。

好像没有哪个年代像60年代这样切近又这么遥远。人们在心理上对它有一种强烈而特别的回避愿望。由于它本身的错综复杂和怪异,它已经成为一段真正另类的超出我们理解力之外的历史!

我在自己先前那篇《生于六十年代》中写道:“不管他们(生于60年代者)幸运与否,他们自幼的生活,就是在物质匮乏的现实以及鼓励人们蔑视物质享受、把精神追求当成人生旨趣的舆论中度过的----虽然他们实际上既没有得到物质享受,也极少像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那样真正感受到什么来自精神追求的快乐(比如很多当过知青的人,都会在对‘蹉跎岁月 ’表示抱怨和遗恨的同时,又情不自禁流露出曾经‘崇高’过的洋洋自得)。”迄今为止对60年代的描述,似乎都是喜剧方式的,似乎60年代只适合被喜剧式地理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