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还有一个细节也值得注意,道光二十年翰林院散馆后,曾国藩“病热危剧,几不救”,“六安吴公廷栋为之诊治”,而吴廷栋正是由朱士彦的弟弟朱士达在安徽霍山知县任上所拔才得以入京为官,后来成为理学名儒。

吴廷栋是曾国藩一生中交往时间最长的非湘籍挚友,二人的交往应当是以其伯乐朱士彦、朱士达兄弟为背景的。所以曾国藩死后,朱士达的孙子朱寿镛在挽联中才说“高门重元礼,三世渊源及不才”。

再回到徐哲身小说中的故事,除了与曾国藩对话的应为郭嵩焘而非其胞兄郭意诚外,其它情节基本是有史实可循的。

而且徐哲身的父亲徐春荣,就是以征剿太平天国起家,先后在李鸿章、彭玉麟、刘秉璋麾下建功立业,后来官至二品。李鸿章、彭玉麟都是曾国藩的门生故将,徐哲身描写的曾国藩自述改名一事当不是空穴来风。

为何出现多种说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攀附显贵,以显其声。意思是,杜撰并传说之人,借事主或改名之人与自身的某种关系、或关联,或利益关系等,提升自己的身价。另有一种表明传者的博学多识。还有的,故意混淆视听,当然这种情形极少。总之,只要不污染耳目,权当增加趣味,博人一笑即可。

再者,一时心血来潮为人改名或提供某些参考意见之类,往往也并非一定要交往多久才有的。是故,既有传说,则是无风不起浪;既有争议,则是无定之论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