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中国文学史》的风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

北京《文艺报》文摘版九七年八月十六日摘录了两篇批评《中国文学史》一书的文章,一篇题为《“奇迹”的幻灭》,另一篇题为《学者型谎言》;前者摘自《羊城晚报》,后者摘自《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学史》是章培恆、骆玉明主编的新书,一套三卷,一百一十万字,定价六十八元人民币,去年初版发行了五十万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听说,这部作品出版之后,传媒炒得沸沸扬扬,《文汇读书周报》整版发表八位学者参加复旦版新书讨论会的发言,大家认为这部《中国文学史》是“石破天惊”之作,“填补了六十年代以来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空白”,“代表新时期的研究水平”。有了这样多专家学者的赞誉,得到权威媒体的大力捧场,这部书自然起了轰动效应,广大读者心动,纷纷解囊争购。可是,《中国文学史》出版仅仅几个月,主编章培恆突然宣布“一九九七年第二季度我们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增订本”,因为这套书“不足之处和缺陷颇多”,“它几乎没有真正涉及文学形式的演变过程”,以至“约三分之二的篇幅”必须“另起炉灶重写”。

《“奇迹”的幻灭》的作者宁源声於是说:一部书有三分之二有问题必须重写,那些专家学者、权威传媒当初为什么吹捧得天花乱坠?《中国文学史》的主编明知自己的作品不足之处和缺陷颇多,却偏要匆匆抛向市场,一抛几十万套;“这还不算,增订本‘重写’完成后,‘全书的改动达到了按有关规定可以作为另一部书的程度,我们也就把它作为另一部书重行出版了’。这样一来,原先发行的总价值达三千四百多万元的五十万套初版书,不就变成了废品书?这不仅严重浪费人民财物,而且贻害广大读者,产生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