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北宋前期诗歌的革新历程 第一节 唐代诗风在宋初的流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文学创作并不像改朝换代那样“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代一换诗风也随之大变,相反,它有自身的承袭与惯性。唐初诗歌仍笼罩着齐梁余韵,宋初诗坛同样也回荡着前朝的“唐音”。宋初前后相继的三种诗体——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基本上都是跟着唐人鹦鹉学舌。欧阳修登上诗坛才唱出了“宋调”,发展到王安石宋诗才开出“新局”。

赵匡胤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乱哄哄的政局,但宋代诗人并没有马上结束唐代诗歌的流风余韵,这只要看看宋初六十年前后相续的三个诗体的名称——“白体”“晚唐体”“西昆体”——就知道当时的诗坛一直被中晚唐的诗风笼罩着,诗人们还没有唱出有别于“唐音”的“宋调”来。

一、白体

尽管宋开国的国势远没有唐那般强大,但开国后的一统天下仍然是一片歌舞升平,这使宋初的几任皇帝得以以太平天子自居,朝政之余常常舞文弄墨,每逢庆典宴会便宣示御诗以让侍臣们唱和,以诗酬唱便逐渐成为士人的一种时髦。这样,白居易等人次韵相酬的“元和体”,自然就成了当时诗人模仿的样板,因而就形成了宋初的所谓“白体”。

白体诗人包括李昉、徐铉、徐锴、王奇、王禹偁等,其中徐铉、李昉是五代过来的旧臣,也是白体诗的首创者。徐铉的诗歌语言像白诗一样浅切流畅,如《送王四十五归东都》“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又如《梦游三首》其一“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香蒙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白体诗诗人多用浅俗而又圆熟的语言唱酬消遣,抒写自己闲适自足的心态,诗风平易、浅近、闲雅。如徐铉的《晚归》: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