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09-11-03 18:43:00

雄才远略的拓跋珪不会满足只做可汗,他要做皇帝,做天下人的皇帝。若要做中原地区的皇帝,靠武力征服是不可能的,即使得到了,也会失去。匈奴汉国、前赵,羯族后赵留下的教训不够深刻吗?

如果全盘汉化,植根大草原的拓跋贵族们肯吗?拓跋珪想到一个折中办法,类似于邓小平同志想出来的,叫做一国两制,这个想法主导了北魏帝国都城的选择。

都城继续定在盛乐,定在草原上,不利于接受先进文化,更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魏国控制的中原土地包括今天的河北和山西。若想效仿历代统治者,年青的征服者对都城选择不外乎两座城市中山和邺城。

中山是后燕国的都城,邺城则是后赵和前燕国的都城。邺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著名的粮仓,水陆交通便利,战略地位重要,又有前代皇朝经营。《魏书》记载魏军攻克邺城时,拓跋珪曾亲自巡登台榭,遍览宫城,将有定都之意。

拓跋珪很快打消这一念头,拓跋鲜卑联盟各部落绝不会允许都城设在汉人势力强大的地区,诸部对南征作战意义产生怀疑。

魏军频繁对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发动掠夺战争,收获丰厚。南下中原,付出的代价高收益少,尤其对于主动投降的山西地区,可谓秋毫不犯,得到的土地仍然控制在汉人豪强手中。对于不熟悉农业生产的鲜卑人来说,让他们去一个不能带来财富的陌生领域几乎不现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