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汗漫的历史长河中,语言文字是不断变化的。自秦汉以来,汉字变化最剧烈的一次莫过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文字简化运动,简化之后的汉字成为简体字,之前的称为繁体字。自1956年开始,简体字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正体字的地位。台湾方面的正体字是繁体字,据说台湾还要为繁体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呢。

文字简化运动为民族文化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记忆和使用起来也方便、快捷得多,但这并不是文字改革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过渡性的铺垫,按照当时的观点,拼音化才是汉字改革的最终目标。

下面有一个名单:

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孙中山、章太炎、陈独秀、毛泽东、章士钊、吴稚晖、周恩来、瞿秋白;教育学家蔡元培、胡愈之、陶行知;文学家和文学翻译家: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刘半农、朱自清、徐志摩、闻一多、沈从文、巴金;批评家:成仿吾、梁实秋、胡风、朱光潜、李长之;文史学家: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钱钟书;语言学家:赵元任、黎锦熙、王力。

列这个名单干什么?难道是同时出席了什么重要活动吗?

这些人,全部都是汉字拼音化的支持者。他们基本代表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全体。

早在1935年,文化界名流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大腕儿们共688人提出《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其中热血沸腾地指出:“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我们必须教育大众,……但这教育大众的工作,开始就遇着一个绝大难关。这个难关就是方块汉字,方块汉字难认、难识、难学。……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 鲁迅先生更是极端地下了断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