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曾国藩五岁发蒙,六岁入塾。其父曾麟书忙于县学备考,便请乡塾陈雁门入门授读,并给曾国藩取学名子城,字伯涵。城者,国也;涵者,阔也,寄意国家栋梁。曾国藩进士及第后,更名国藩,自号涤生。藩者,国家之屏障也;涤生,荡除旧俗,幡然新生也。曾国藩更名换号的小小动作,反映了他锐意功名,开拓仕途的想象力超出了长辈们的预期。

日期:2011-01-24 12:02:57

曾麟书县学考试再次败北后,对科场心灰意冷,索性开馆授徒,取馆名为“利见斋”,于是曾国藩改从父读书,前后一十三年。在这个漫长的时期,父亲对曾国藩亲自栽培,晨夕讲授,耳提面命,循循善诱,曾国藩先后读完了《周礼》、《仪礼》、《史记》、《昭明文选》等典籍 。道光十年﹙1830年﹚,二十岁的曾国藩第一次外出求学,就读于衡阳唐氏私塾,师从汪觉庵,在衡阳,曾国藩不仅在学业上长进飞快,而且与欧阳沧溟之女定为秦晋之好,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半,可谓双喜盈门。道光十三年﹙1833年﹚,曾国藩第八次应县学考试,中秀才,时年二十三岁。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入省城岳麓书院读书,以同年参加本省乡试,荣第三十六名举人。至此,曾国藩的科举之路似乎是扶摇直上。

清朝科场规制,各省三年一次乡试,谓之“大比”,大比及第者曰举人,凡举人依例须于第二年二月在京参加会试,及第者曰贡生,贡生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及第者按成绩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通常从应届考生中挑选三名。第一名曰状元,第二名曰榜眼,第三名曰探花,赐进士及第头衔。二甲通常没有定额,赐进士出身头衔。三甲视考试情况而言,或三五人,或数十人,赐同进士出身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