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3-15 12:42:17

三、领兵南下与拥立新主

崇祯十七年六月,清军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率领不到一万人的兵力进入山东,准备招降山东,杨铭化尚且在山东拥有两万余可以与清军正面作战的精锐部队,准备对觉罗巴哈纳采取军事行动,但就在这个关头,南明朝廷为了“联虏平寇”的国策而免了杨铭化的官职,虽说这样的免职对杨铭化在山东的威信无法造成大的影响,但是毕竟名义上已经不再是一省的巡抚,这个时候,杨铭化开始了走上了另一条路。

日期:2012-03-15 12:43:54

【韬光养晦】

(一)

杨铭化顺了弘光朝廷之意,没有做出什么离谱的事情来。所谓离谱的事情,即是对明清双方作出的离谱的事。对南明,杨铭化没有利用自己在山东较大的独立性而反叛,既没有投降大顺,也没有投靠满清,而是表面上顺应弘光朝廷的决策,退居乡间。对满清,他没有利用自己尚存的兵力以卵击石,发起对满清的反击。

但他不可能就这样轻易地就这样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出,不可能就这样在这个乱世中无声无息地苟活。说过了,他只是表面顺从朝廷的决策,而实际上,他已经对朝廷十分绝望了。首先,他没想到先帝朱由检会决意殉国而不迁都,更没有想到太子朱慈烺没有成功逃离北京前往南京监国,如果不是这样,也就没有所谓的“拥戴之争”,也就不会再有东林党与阉党那么激烈的斗争,自己能够凭借拥戴之功参赞中枢,也就会使得国人意识到外患“在虏而不在寇”,就不会出现那么荒谬的联虏平寇的屁国策。虽然杨铭化也曾致信南京,劝早立福王,但那也是从大计出发,个人情感上,杨铭化还是不喜欢福王的。但又不能抗命,如今之际,人心尚且不稳,倘若自己公然不听朝廷调遣,那么像左良玉这样的悍将,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与朝廷对着干了,那么不用等清军南下,南明早已四分五裂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