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9-05 22:34:01

【6.30】

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如果能广施给民众而且能救助民众,怎么样?可以称作仁吗?”孔子说:“怎么限于仁,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对此为难!仁者,自己想立而立别人,自己想达而达别人。能就近举例,可以说是仁的方法啊。”

【真相】

本章的文字略多,意思也似乎有些复杂,前人的很多解读只是增加了疑惑。但其实,只要把背景放到孔大,故事就比较容易理解;而故事里的理论当然需要逐条理解。

先说故事。我们知道孔大的最高学位是“仁”,仁字证书很难拿到,前面孔老师就曾一口气毙了好几个水平很高的学生。现在子贡又来试探,问“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算不算“仁”。孔老师说,这早就超过“仁”而到达“圣”了,也就是博士后了,这是连尧和舜都不一定达的到的。咱们孔大根本就没有这个学位,子贡你还是老老实实想点力所能及的,争取拿到“仁”吧。

再看理论。第1个理论是关于“仁”和“圣”的。“仁”在《论语》体系里几乎是最高位置,但是还有“圣”在上面。那么“仁”和“圣”的区别是什么呢?从本章文字来看,“仁”基本属于个人修养,或者是从个人出发;而“圣”则是博施于民众的社会行为,这当然就需要权力和钱力。尧舜为什么也达不到“圣”呢?他们在思想上达到了“仁”,权力也有,应该不是太抠门,而是钱力不足的缘故。钱力足了就会“圣”吗?看看一部中国历史就知道当然不会,皇帝再有钱再满口孔孟也不会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