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章 一个喜忧参半的结局:我们的行为不理性也不完美 谁才是“真正”的骗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看到诚实和不诚实都是基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一方面,我们想要从欺骗中获利(这是理性经济动机);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仍将自己视为好人(这是心理动机)。你也许认为我们不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样,但本书中提出的经验系数理论表明,人们灵活的推理能力和将事物合理化的能力能使我们做到这一点。基本上,只要我们欺骗,哪怕只是小骗局,我们就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一部分),既得到一些利益又保持自己积极的形象。

我们能看到,一些动因如欺骗后能得的钱、被抓的可能性等,对人们的影响比我们预期的要小得多。而另一些动因对人的影响则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例如道德提醒、得到报酬要经历的步骤、利益冲突、精神耗竭、假冒的品牌、假的成就提醒、创造力、看见别人不诚实的行为,以及关心团队成员等。

这里列举的实验都是研究不诚实行为的,但我们还是有必要记住一点,即实验中多数的参与者都是著名大学的优秀学生,他们将来的工作很有可能都是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人们往往也不会将他们与作弊和欺骗联想到一起。可是事实上,他们和你、我及这个星球上的任何生物都一样,都会作弊。

尽管这本书的实验都是关于不诚实的行为,但半数的实验结果都表明人类比标准经济理论预测的更有道德感,你也许觉得这种说法有些悲观。但从纯粹且理性的(理性犯罪简单模式)角度出发,我们实际上欺骗他人的程度还很低。考虑一下,最近几天你有多少次欺骗且不会被抓的机会。也许你的同事出去开会时,将钱包忘在了桌上;也许咖啡馆里的某个人在去洗手间时,请你帮她看管笔记本电脑;也许是杂货店的收银员漏算了你买的一件物品,或你在一条无人的街道旁发现了一辆没上锁的自行车。在以上所有情境中,若真处于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下,你会拿走钱、笔记本电脑、自行车,或会对收银员漏算的金额视而不见。然而,我们每天都放弃了很多这样的机会,也没想过应该抓住这些机会。这意味着,我们在提高道德品质方面的起点还是很高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