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 大师远去 第四节 学术巨人的消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就在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大陆学术界批董的同时,跑到台湾“准备殉葬”的董作宾却没有马上要死的准备,而是思虑起改变生活窘境,继续活下去、且活得好一点的办法。董作宾自大陆携家赴台不久,在朱家骅与傅斯年等人支持鼓动下,创办了学术性刊物《大陆杂志》,并担任发行人。傅斯年临死前急着写文章拿稿费,让其妻俞大綵买棉花做一条御寒的棉裤,就是为董办的这份《大陆杂志》投稿。只是当傅的文章发表,董作宾眼含热泪捧着稿费到傅宅奉送时,傅斯年已撒手人寰。作为史语所所长兼台大校长的傅斯年,仅与其妻俞大綵组成了一个小家庭,生活境况尚且如此穷蹇糟糕。而有10个孩子的董作宾,一家生活遭际自是可想而知。胡适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后,江冬秀由美到台,得知胡氏早餐只吃一点稀饭,一点南瓜,觉得吃得太苦,要另外加点主食和菜肴,被胡适阻止。胡谈到史语所同仁住在杨梅时代,有几家每月到了二十日之后,就用南瓜加盐煮稀饭过日子,一直熬到下个月发薪水,然后到了下个月二十左右还得靠南瓜加盐煮稀饭过下去。胡适所说“有几家”中的第一号人家,就是董作宾。

尽管靠南瓜加盐煮稀饭过日子,但不能趴在床上等死或蹲在屋檐上整天大骂蒋氏父子失察民情与缺少怜悯之心,生活还要继续,各项工作也得琢磨着干起来。因而董作宾继傅斯年出任史语所所长不久,便拿出主要精力主持史语所在南港建造办公大楼和宿舍工程。当时建筑行业与学术机关的知识分子,对搞建筑拿回扣,还不像几十年后台湾或大陆那般火热,并有“站起一座楼,富起一群狗”的说法和做法(南按:也有倒下一群狗之说,即贪污者被抓进监狱),即使有,凭董作宾接受的教育和为人处世的准则,以权牟利,从中捞取油水的空间也较小。一晃几年过去了,眼看一座座楼舍立起,而董家生活依然极其艰难,许多时候连吃饱肚子都不太容易。董作宾在台大考古人类学系兼课后,有几位要好的同事经常看到他每次下课回家,都从校内的小卖部买一包花生米边吃边走,且吃得很香甜的样子,就问他为何总是买花生米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