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第六节 楼观道与佛道之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南北朝时期,道馆制度逐渐兴起,使道教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前,五斗米道的道官和道民家中有专用于自责悔过等宗教活动的屋子,叫静室,又叫靖室,或单叫靖,意思是洁净、安静。一定级别的道官在家中设的静室,一般叫治,意思大概跟道官治理道民有关。治有不同等级,天师直接控制的24治,相当于行政区划的办公地点,不过是一些茅屋或瓦屋建筑。

唐代道士朱法满在《要修科仪戒律钞》一书中抄录了据说跟以前天师道有关的经典《太真科》中的说法:

立天师治,地方八十一步,法九九之数,唯升阳之气。治正中央名崇虚馆,一区七架六间十二丈,开启堂屋,上当中央二间,上作一层崇玄台。 当台中央安大香炉高五尺,恒燔香。开东、西、南三户,户边安窗。两头马道,厦南户下飞格上朝礼。天师子孙,上八大治。山居清苦济世道士,可登台朝礼。其余职大小中外祭酒,并在大堂下遥朝礼。 崇玄台北五丈起崇仙堂,七间十四丈七架,东为阳仙房,西为阴仙房。玄台之南,去台十二丈,近南门起五间三架门室。门室西间典司察气祭酒舍。其余小舍,不能具书。二十四治,各各如此。

这里所说的“治”以南北中轴线布设房屋的建筑格式,可以视为中国道教宫观建筑的雏形。有关房屋的布局和用途也叙述得很详细。但后世道经的文字记载连24治的名称也往往互不统一,当时具体情况是不是真的如此,今天已经难以弄清。五斗米道规定每年在几个特定的日子召集道民开会,以24治为中心,搞一些祭祀祖师、交纳道米钱税、登记人口等活动。这套组织机构被用来统管教徒的宗教活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