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 宋代服饰 第六节 僧道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早在汉代道教便创立,同时,佛教也传入中国。到了唐宋,佛、道二教并驾齐驱。道士的服装主要有道冠、道巾、黄道袍等。道冠,通常用金属或木材制成,其色尚黄,故称黄冠。后人常以黄冠代指道士。道巾有九种:混元巾、九梁巾、纯阳巾、太极巾、荷叶巾、靠山巾、方山巾、唐巾、一字巾。道士常服为黄道袍,也叫大小衫,大多交领斜襟。他们多穿草鞋。宋代道士保持着古代上衣下裳和簪冠的形制。

据佛教章法规定,佛教僧侣的衣服限于三衣和五衣。三衣,梵文Tricivara的意译,音译为“支伐罗”。三衣就是佛教比丘(出家后受过大戒的男僧)穿的三种衣服,即僧伽梨(九条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郁多罗僧(七条布缝成的上衣)、安陀会(五条布缝成的内衣)。这些衣服布条纵横交错,呈田字形。五衣,指三衣之外加上僧祗支(覆肩衣)、厥修罗(裙子)。前者,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是一块长形衣片,从左肩穿至腰下。后者,把长方形布缝其两边,成筒形,腰系纽带。相传,三衣、五衣都是释迦牟尼规定的法衣。此外,还有袈裟,也是佛教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小块布拼缀而成。僧人为了表示苦行,常常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碎布片,洗净后加以拼缀,称之为百衲衣。它不许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及绯、红、紫、绿、碧“五间色”,只许用铜青、泥(皂)、木兰(赤黑)三色。据《释氏要览》卷上载,其来源有五种:有施主衣、无施主衣、往还衣(包死人衣)、死人衣、粪扫衣(指人们丢弃的破衣碎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