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散曲名家 元好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散曲在古代的地位不及诗词,散曲家的地位也就不如诗人、词人,尤其是在读书人受到歧视的元代。

宋人不太重视词,所以一般人的文集都未将词作收入,集为专集的更少,但是,他们常常把词单独编辑,附在诗文集后。清朱彝尊在《词综·发凡》中说:“唐、宋以来,作者长短句(即词)每别为一编,不入集中,是以散佚最易。”

散曲被视为民间文学,在正统文人的眼里,始终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元人诗文集中附入成卷散曲的,一部都没有。所以清人辑《全唐诗》收诗尚有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近人唐圭璋《全宋词》收词二万余首,作者一千三百三十余人。而近人隋树森所辑《全元散曲》,收小令仅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数四百五十七套,作者不足二百人,远远不能和唐诗、宋词相比。

元代散曲作家,除极少数人外,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文人,正史不为立传,野史笔记所载也不多,所以,许多元散曲家的生平资料相当匮乏,我们只能尽可能地钩沉辑玄,以期提供给大家最为翔实的作者生平资料和创作情况。

说元好问是散曲家有一点冤枉,这位金代第一大才子是著名诗人、词人、文艺理论家、史学家。仅现在留存的作品,就有诗一千三百八十余首、词三百八十余首、散文二百五十余篇、小说《续夷坚志》二百零二篇。此外还有不少其他著作,如《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而散曲仅六首。但是,虽然只有这六首散曲,它们在散曲史上的意义却很重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