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清流砥柱 十一、附子一片,请勿入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第二天下午,刑部尚书潘祖荫奉到圣旨,他展开恭读:

潘祖荫细细地研读上谕,体味旨意。圣旨上讲的是值班护军殴打太监,否定太监兵丁互相口角一说,口气严厉,要重办护军及其统领。太监属内务府管,午门护军属步军统领衙门管,按理应是刑部会同内务府和步军统领衙门一道审办,但圣旨既否定护军统领岳林的上奏,排除护军统领衙门的参与,且已申明严惩护军。显然,圣意非常明确,此事责任在护军,太监无过,刑部应当遵照这个意思去办理。倘若是一个普通的只会奉旨办事的刑部尚书,按此去办就行了,保证能得到符合圣意的嘉奖。但清流党的第二号首领不是一个这样的人。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太监把持朝政,干预国事,造成祸乱的现象,鉴于此,历朝正直的大臣都主张对太监要从严管束,自己也从不与太监交往,明智的君主也知道整肃内宫的重要。满人人关之初,是一个兴旺发达的时期,顺治帝曾为此专门铸造了一个十三衙门铁牌。

十三衙门即清初管理太监的机构。这个铁牌上明文规定:“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往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劣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这条规定后来便成为整个清代禁止宦官干政的家法。相对于前代而言,清代在抑制宦官干政这一点上做得还是比较好的。首先破坏这条家法的,便是那位敢于藐视祖制的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安得海出宫被斩后,她并没有吸取教训,改过自新,而是继续重用太监。梳头太监李莲英这几年就甚得她的宠信,去年已升为五品大总管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