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篇 骚动与喧哗(1984—1992) 〇八、物价闯关,冒险失利掀惊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88年,中国迎来了一位尊贵的美国客人,他的名字叫米尔顿,弗里德曼,这是第一位到访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并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但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项建议竟引发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场震荡。

弗里德曼之所以受到中国政府的礼遇,自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20世纪80年代后期,整个世界动荡不安,自由化浪潮席卷东欧。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发动激烈的社会改革,它最终导致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就在这一年,英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发表了《致命的自负》一书,在这部影响甚广的著作中,他认为对高度计划经济的追求是理性主义者的一次“致命的自负”,并系统地论证了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在导论中,哈耶克写道:“未经设计的情况下生成的秩序,大大超越人们自觉追求的计划。”

这部著作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及时提供了理论武器,在中国日后也被一些人奉为至宝。

而此时的中国则处在又一个经济高烧期。几年的高速成长让中国列车再次驶入经济周期的敏感地带,随着轻工产业的发展加快,企业数目剧增,物资供应的紧张更趋激烈,更为严重的是,推行了四年的物价“双轨制”终于释放出它所有的负面能量。

《经济日报》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官倒祸国论”,它论定,“生产资料价格飞涨,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乱涨价却收效甚微,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是那些政企不分、官商不分的公司。”恰在此时,弗里德曼来到了中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