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篇 理论创新与中华民族复兴 正确认识中国处于弱势文化的现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美国学者雷默在他的《中国形象》中花了大量篇幅详尽表述了他对于“处于非常时期的中国形象问题”的思考。不知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究竟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由多种因素构成,综合国力的评价是对外形象的基础。综合国力中既有物质因素,也有精神因素。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简单关联。一般来说,实力雄厚一定能促进文化的传播,但是如果文化价值观不当,则效果未必是正面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现在实力独步天下,但伊拉克战争后它在世界上的形象却每况愈下,因为它要以武力输出民主,表现出强烈的霸权主义优越感。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归根结底取决于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例如,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将“世界革命”作为价值取向,在国际社会中以“造反者”的形象出现。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将“和平”、“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了“参与者”、“合作者”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形象是对外战略的表象,文化价值观是其内涵。

由于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内外冲击和急剧变化的过程中,在文化价值观的提倡上出现了相当的混乱,不仅影响国内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也损害了对外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至少我在美国社会学奠基人罗斯的《病痛时代》里面就曾读到过如下断言:“好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在心理上一直不能接受创新思想。这个民族固执地认为古代圣贤的智慧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要他们不拘一格降人才简直就是指望铁树开花。新派思想家刚想提出新观点,就已经被保守派思想的沉重压力胁迫得丧失勇气了。总而言之,社会气氛变得异常沉闷压抑,缺乏激励人们创新的氧气。而很久以前,这个国家还发明了火药、活字印刷、纸币、瓷器、指南针、防水船舱和黄包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